Contextual Word Embeddings
Last updated
Last updated
传统词向量,比如word2vec,它在训练阶段学习到一个词的向量表示之后,在下游的各种NLP任务中,这个词向量不再变动了。也就是说传统词向量的特点是,对一个词只学习一个词向量,且在具体任务中固定不变。传统词向量有两个主要的不足:
难以表达一词多义。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可能表示不同的含义,比如“苹果”在“苹果真好吃”和“苹果手机很好用”这两个句子中表示不同的含义,但word2vec学习到的“苹果”词向量只有一个,也就是说下游任务对于这两个句子用的是同一个词向量。虽然word2vec的词向量可能同时包含了这两个含义,但它把这两个含义糅合到一个向量中了,导致在“苹果真好吃”中可能引入了“苹果手机”的干扰因素,在“苹果手机很好用”中引入了“吃的苹果”的干扰因素。总之就是,word2vec学习到的词向量粒度较粗,向量固定不变,无法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进行改变。
难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或语义信息。一个词,即使是同一个意思,在语法或语义上也可能充当不同的角色,比如“活动”这个词,既可以做名词、也可以做动词,既可以做主语、也可以做谓语等。但word2vec对一个词只给出一个词向量,无论这个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角色,词向量都是一样的。虽然word2vec训练时可能已经学到了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或语义特征,但它把这些信息糅合到一个向量中了,也就是粒度较粗的问题。
其实上述两点暴露出来的word2vec的不足,本质上是同样的两个原因:1. 词向量是静态的,无法根据上下文进行调整;2. 词向量表示只有一个向量,糅合了太多信息,粒度较粗。
下图中的word type表示一个相同的词,比如“苹果”;word token表示同一个word type在不同上下文的具体实例,比如“苹果真好吃”和“苹果手机很好用”中的“苹果”就是两个不同的word token。word type和word token有点类似于类和实例的关系。
2018年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提出了ELMo: Embeddings from Language Models,即从语言模型中学习词向量的方法,它的原文标题为Deep contextualized word representations(https://www.aclweb.org/anthology/N18-1202.pdf),即深度的上下文词向量表示。ELMo很好地解决了上述传统词向量的两个不足,ELMo对一个词的表示由多个向量组成,并且每个向量的权重在具体的上下文中动态更新,由此不但粒度更细,而且能根据上下文动态调整一个词的最终词向量。使用ELMo词向量,作者在很多NLP任务上刷新了SOTA,在当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。
ELMo有三个特点:
学习的是word token的词向量,根据上面的定义,word token与具体的上下文有关,不再是静态的word type的词向量;
使用很长的上下文进行学习,而不像word2vec一样使用较小的滑动窗口,所以ELMo能学到长距离词的依赖关系;
使用双向的语言模型进行学习,并使用网络的所有隐藏层作为这个词的特征表示。
下面介绍ELMo具体的训练过程,以下截图来自台湾大学李宏毅老师的教学视频。
首先,既然word2vec使用滑动窗口只能学习到局部特征,那么ELMo就用RNN来建模长距离的依赖关系。如下图所示,ELMo使用双向语言模型bi-LM学习每个词的特征。我们知道,语言模型是给定一个句子前缀,预测下一个可能出现的词,也就是说常规的语言模型是只知道t时刻前的信息,不知道t时刻之后的信息,即通常都是单向的。而ELMo则使用了bi-LM,比如下图我们要学习“退了”这个词的特征,在前向网络中,模型学到了在给定上文的情况下,“退了”的隐藏层特征;在反向网络中,模型学到了在给定下文的情况下,“退了”的隐藏层特征。最后,ELMo把两个方向的隐藏层特征拼起来,作为bi-LM学到的“退了”这个词的特征表示。
为了学到更多的特征,ELMo对双向RNN进行堆叠,每增加一层就能多学习到2个特征表示(一正一反,下图把这两个向量拼接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向量h)。
ELMo文中只使用了两层的双向LSTM抽取特征,所以对一个词能抽取到4个特征表示,即下图中的h1和h2(每个h包含一正一反特征向量组合)。
在使用ELMo词向量时,每个词的最终词向量是所有隐藏层特征向量h的加权求和,系数是α。这个系数是根据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学习得来的。ELMo文章分析发现,不同的NLP任务学到的系数不尽相同,比如在Coref和SQuAD任务中,第一层的系数更大。有可能ELMo在第一层学到的是词的句法特征,第二次学到的是更高级的语义特征。有点类似于CNN中在浅层学到点、线、转角,在高层学到轮廓等高级特征。
ELMo的形式化表示如下图所示。假设堆叠的bi-LSTM有L层,则每一层都能学到前向特征→hk,jLM和反向特征←hk,jLM,这两个组合起来就是hk,jLM(也就是上图的hi)。下图的ELMo还有个xkLM,它是bi-LM的词向量输入,这相当于词最原始的输入向量,ELMo使用char-CNN抽取一个词的原始输入向量,和上一课提到的Subword model类似,这里不展开。下图j=0时的特征就是xkLM 。
所以,对于词k,ELMo得到的完整词向量是Rk,它其实是这个词的一系列特征向量的组合,它还不是这个词最终的词向量,因为最终的词向量要在具体的NLP任务中根据上下文来定。词k在某个任务task中的词向量ELMoktask如下图所示,它等于对所有层的特征向量的加权求和,权重sjtask(即上图的α)根据当前任务动态学习得到。最终还会有一个参数γtask,控制ELMo词向量对任务的贡献程度。
不同层抽取的特征不一样,ELMo只使用了两层bi-LSTM,如果堆叠更多层的话,估计能学到更多有意思的特征。
ELMo词向量的使用方法。在下游的NLP任务中,既可以把ELMo词向量作为输入层特征,也可以将其拼接到隐藏层,反正都需要学习参数sjtask和γtask。
性能方面,ELMo刷新了很多NLP任务的SOTA,大概能提高3个百分点。
个人理解word2vec和ELMo的本质区别。其实两者在训练阶段都考虑了上下文,只不过word2vec使用的是滑动窗口,只能学习局部特征,而ELMo使用RNN,能学到长距离特征。word2vec学到embedding之后固定成一个向量了,在下游NLP任务中不再变动;而ELMo训练完之后得到这个词的多个特征向量(词的隐含特征表示,粒度更细),且在下游NLP任务中会根据上下文动态组合这些特征向量,得到在这一上下文中的词向量表示(针对性更强)。
其实,仔细想想的话,这个本质区别也没有那么大,虽然word2vec训练到的词向量只有一个,且固定了,但词向量的维度如果够大的话,可以用不同维度来表示一词多义呀。而且用到下游NLP任务时,词向量不同维度的权重也可以不一样啊,不就相当于ELMo的不同sjtask吗?虽然如此,可能还是不如ELMo的多个隐藏层向量,一方面是经过隐藏层的特征抽取,另一方面是毕竟ELMo出来的特征向量有2L+1个,仅维度上就比word2vec多很多,效果好是理所应当的。
ELMo的作者在2017年发过TagLM的工作,和ELMo类似,被称为Pre-ELMo,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文(https://arxiv.org/abs/1705.00108)。ELMo是把语言模型的隐藏层抽取出来作为词的特征向量,2017年的CoVe词向量是把机器翻译过程中的隐藏层提取出来作为词的特征向量,但效果没ELMo好,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文(https://arxiv.org/abs/1708.00107)。
同样在2018年,OpenAI和GoogleAI借助Transformer模型,提出了更加强大的上下文词向量学习方法GPT和BERT。Transformer是为了解决RNN无法并行化的问题,提出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(https://arxiv.org/abs/1706.03762)。以前我们提到[Attention用来提升RNN的性能](https://bitjoy.net/2019/08/02/cs224n(1-31)translation-seq2seq-attention/),Transformer更加激进,直接不要RNN,只留下Attention,然后堆叠网络深度,使得其可以和CNN一样并行化,使用GPU之后可以大大加速训练过程。下节课将详细介绍Transformer的内容,这里我们只需要知道Transformer是一个强大的seq2seq(Encoder-Decoder)模型。
BERT就是借助Transformer学习上下文词向量的方法,它的全称是BERT (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): Pre-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。
BERT借助Transformer,ELMo借助bi-LSTM,两者最大的区别是ELMo只能看到单向的上下文信息,而BERT能同时看到双向的上下文信息。ELMo的不足是:虽然它concat了双向LSTM的隐藏层特征向量,但ELMo的正向和反向的网络是完全独立的,也就是说在训练正向网络时,词t看不到t+1往后的词,在训练反向网络时,词t看不到t-1往前的词。BERT由于采用Transformer的网络,它内部的attention能同时看到正向和反向的词,所以BERT是真正的双向,而ELMo的bi-LSTM并不能同时看到正向和反向的上下文。
BERT综合了两种训练方法。第一种是Masked语言模型,很类似于word2vec的CBOW模型,即挖掉一个句子中15%的词,做完形填空。这个场景正好可以用Transformer的Attention,因为完形填空的时候,我们既能看到上文,也能看到下文。感觉又回到了word2vec的CBOW模型,只不过把滑动窗口改成了Attention,能看到的上下文更多了,而且可以保留多个中间层特征作为上下文词向量。另一种方法是,给定两个句子,预测一个句子是否是另一个句子的下文(很奇怪为什么会想到这种分类任务)。
下图的[MASK]即为挖掉的词。
下图中的[SEP]是两个句子的分割位置,[CLS]是输出后个句子是否是前个句子的下一个句子的位置。
最后的BERT综合了上述两种训练方法,下图来自:http://jalammar.github.io/illustrated-bert/。
BERT使用方法,在Transformer顶层进行fine tune。
BERT出来后又刷新了一波SOTA,超过了ELMo。
参考资料:
各种词向量模型介绍:https://www.jiqizhixin.com/articles/2018-12-10-8